作者:吕春梅 编辑:吕春梅 程文静 来源:本站原创 日期:2011-10-25 23:16 点击:
“‘幸福课堂’是人的感受,是生活心态的问题。而效度,则是语文课堂教学的命脉。”
10月25日下午,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,硕士生导师陈玉秋于我校西区学术报告厅作了名为《效度—语文课堂教学的命脉》的专题讲座。精彩的讲座吸引了众多老师和学生前来聆听。
“你微笑了,生活就美了。”讲座一开始,陈教授就以自己的人生格言和微笑自信的照片向在场观众展示,他说幸福感是由自己的心态决定的,乐观的心态会使幸福感增强。接着,为了营造愉悦的气氛,陈教授还以口琴吹奏一曲让在场观众享受到美好的听觉盛宴。
讲座中,陈玉秋教授主要从语文课堂教学出现的问题、 一些学者对过去语文教学的批判和评价,和一些具体的例子讲解怎样才能使语文教学课堂更有效度、生动等方面讲述。他指出,当前语文教学主要有泛语文化、反文本化、无中心拓展、无效讨论、去知识化、言多媒体化等倾向。文本本身的价值主要从描写中去表现它,例如《背影》通过众多描写体现父子割舍不掉的亲情。“有知未必有能,无知肯定无能” 在“去知识化”中,他提出,能力应该建立在知识的基础上。
“效度批评,重新成为语文课堂教学的焦点。”
陈教授从20世纪七十年代“少、慢、差、费”的批评到21世纪初学者们对语文课程改革概念重构后的怀疑—教学无效或低效等现象讲述,他指出语文新教材应展现出贴近学生的内容,语文教学提倡“自主、合作、探究”学习方式。而出现语文课堂教学“无效”主要是老师没有充分尊重文本内容价值,只图课堂气氛活跃,忽视学生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和训练。
“怎样才能有高效度的语文课堂教学呢” 陈教授从语文特级教师魏书生上的《得道多助,失道寡助》,以有效的教学方式而达到愉悦课堂、效果显著课堂目标的事例出发,提出老师们必须牢固确立三维目标的意识,每一节语文课都有明确清晰的教学方式,既有高水平的预设,又注重动态的生成。
“张口能答的东西叫记忆,张口不能答的东西叫理解”陈教授从认知性、理解性、评价性、创造性思维四大思维能力层层递进,以具体例子进行分析并指出这是评价阅读教学思维的最好方法。
最后,陈玉秋教授以“真正的课堂,应该是一个思维的王国”为本次讲座划下一个圆满的记号。
上一篇:
校记者团举行入团典礼
玉林师范学院-文学与传媒学院 版权所有 © 2021